《克莱芙王妃》【读后记】

July 28, 2025 作者: chaletadmin 分类: 浏览: 14 评论: 0

起初,我读这本小说是冲着宫廷言情去的,它本身作为历史小说的文学性局限比较大,因而觉得这本书写的不好的也是大有人在。但至少能够从中学到一点宫廷浪漫感,这本书是法国心理小说的先河之作,出于习惯稍微缕清一下脉络。

一、克莱芙夫人与克莱芙先生的感情变化

克莱芙夫人对克莱芙王子的感情一直以来变化都不大,在沙特尔小姐刚见到克莱芙的时候只有尊敬的感情。

德·沙特尔小姐见自己引起别人的惊奇,不由得面颊羞红,不过很 快又恢复常态,对这个看样子是个有身份的男子,她只是尽了应有的礼 貌之外,并没有特别注意这位王子的反应。

而克莱芙王子在刚见到沙特尔小姐后便强烈的想娶她为妻,简而言之就是见色起意了。

德·克莱芙王子痴情地爱上了德·沙特尔小姐,强烈渴望娶她为妻;

沙特尔小姐看到克莱芙王子的忠诚态度只是给予感激的回应,非生理性喜欢

德·沙特尔小姐有一颗特别高尚而善良的心,她见德·克莱芙王子的 诚挚态度,真是又感动又感激,因感激而言谈就带几分柔情,这就足以 让德·克莱芙王子这样热恋的人看到希望,庆幸部分实现了自己的心 愿。

······德·沙特尔小姐答道,对方的这些好品质,她也注意 到了,嫁给他不会像嫁给另一个人那样勉强,然而,她对他这个人丝毫 也没有产生一种特殊的爱。

“我娶了您,难道还有可能不幸福吗?”他对德·沙特尔小姐说 道。“然而事实如此。您对我只怀一种善意,这不可能让我满足。您没 有焦急的等待,也没有流露出不安和伤感,对我炽热的爱也不动心,假如有人不是爱慕您本人的魅力,而是看中您的家财,您的反应也不过如 此。” “您这样抱怨,也有几分不公道,”德·沙特尔小姐回答。“不知道您 对我还能有什么奢望,我倒觉得碍于礼仪,我不可以再多做什么了。”

小说的不论是早期还是中期,都花了笔墨描写克莱芙夫人对王子的感激之情,并且这种感激之情进化成了一种友谊,而绝非情人之交。

这位王妃每次同丈夫谈话时,丈夫对她表明的那种痴情,行为那样 光明磊落,以及她对丈夫的友谊和歉疚,这些都在她心中起了作用,冲 淡了德·内穆尔先生的影像;然而,这种情况仅能持续一小段时间,他 的影像很快又重现,而且比以往更加鲜明,更加贴近了。

不难判断,这种伤心会大大唤起 她对德·克莱芙先生的友谊,而这种友谊又多么危险,会大大钳制她心 中强烈的爱。

克莱芙夫人对王子的感情到小说中期阶段时,经过一次理性强化,而这种强化将来又会经历一次,且都是通过他者死亡造成的。小说中母亲极力劝阻女儿,使他远离内穆尔,亲近丈夫。而自小便被母亲教育成人的沙特人小姐,不得不接受这种教训而隔绝自己真正的激情。这无疑加深了沙特尔小姐的感情矛盾,即身为一个完美妻子的身份无法回应情人的期待。在一个婚姻与爱情隔离的宫廷背景中,是很少有人会为了婚姻幸福而完全拒绝爱情的访问,mistress或者lover与wife是完全两种关系,特别是在宫廷生活中,情人往往会被默许。后面我会讨论克莱芙夫人是怎样统一这种分裂的。

沙特尔夫人死前这样对女儿说:

现在,您这种感情,我了解太清楚了:您到了深渊的边 上,要悬崖勒马,就必须竭力克制自己。想一想,您要对得起您丈夫, 想一想,您也要对得起您自己,再仔细想想,您要丧失的,正是您赢得 的,也是我殷切期望的名声。我的女儿,拿出勇气和力量来,离开朝廷 的生活,务必让您丈夫把您带走,绝不要怕做出极严厉、极艰难的决 定,不管您开头觉得这种决定多么可憎,到后来就差强人意了,避免一 场风流带来的种种不幸。

在中期,克莱芙夫人决定向丈夫坦白自己爱上内穆尔的事情,在文中不仅母亲暗示克莱夫夫人应对丈夫忠诚,同时借桑塞尔与主教代理的事情加深了克莱夫夫人保持贞洁的重要因素。

我这样对他说:‘我劝告您,也是为了自勉,要知道,我讲这话完 全是坦率的,哪怕我的情妇,甚至我妻子向我承认喜欢上另一个人,我 想我会伤心,但绝不发火。我会放下情人或丈夫的身份同情她,给她出 主意。’” 德·克莱芙夫人听了这话,不禁脸红了,心想这同她眼下的状况不 无关系,一时感到意外,不免心慌意乱,许久才平静下来。

不过,听了您这样的表白之后,作为 丈夫的嫉妒就不复存在了。您的坦白态度十分高尚,完全让我放心了。 甚至作为您的情人,我也得到了安慰。您对我表现出的信任和真诚,可 以说是无价的:您这样敬重我,也自然相信我不会滥用您承认的事情。 您做得对,夫人,我不会滥用的,我对您的爱也不会减少半分

很显然,克莱芙王子不仅没有消除嫉妒反而因此郁郁而终。

在丈夫怀疑克莱芙夫人与内穆尔幽会后死前这样说:

“为了您造成的死亡,夫人,”他对妻子说道,“您流了多少眼泪, 其实,要命之人并不能引起您所表现的痛苦。我已经无力责备您 了,”他继续说道,因病痛和哀痛而声音异常微弱,“不过要知道,我的 死因,正是您给我造成的惨苦。您在库洛米埃向我做的表白,是一种非 凡之举,但是怎么不能贯彻始终呢?如果您的品德抵御不住的话,您又 何必向我披露您对德·内穆尔先生的倾慕呢?我爱您到了不惜受骗的程 度,我承认这点实在感到羞愧。我真遗憾,您不该把我从虚假的安宁中 拉出来,您怎么不让我呆在许多丈夫都享受的盲目的安宁中呢?那样的 话,也许我终生都不知晓您爱上了德·内穆尔先生。”

克莱芙夫人澄清:

“我,罪过!”她高声说道,“我连个念头都没有。最烙守妇道的 人,也不过跟我的行为一样。我从来没有做您不希望看到的事。”

这句话最能体现克莱芙夫人的爱情观念了,在克莱芙夫人的眼中恪守妇道要远大于追逐激情。而丈夫死后克莱芙夫人的感情又是如何呢?

听到德·内穆尔先生的名字,德·克莱芙夫人心里一惊,不觉脸红 了,当即岔开话题。德·马尔蒂格夫人丝毫也没有觉察她的慌乱。

克莱芙夫人不仅没有因此爱上丈夫,还是对内穆尔无法忘怀。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克莱夫夫人至始至终都没有爱过丈夫,她对丈夫只有两种感情,一种是敬爱、一种是愧疚,且都是处于妇道考虑的。

二、克莱芙夫人与内穆尔先生的感情变化

克莱芙夫人对内穆尔的感情,就是克莱芙王子对克莱芙夫人的感情。而两人也彼此相爱。

就这样,二人经常见面,彼此都看出对方是朝廷里 最完美的人儿,也就很难不倾心相慕了。

在小说早中期,意识到对心上人示意是在背叛丈夫的克莱夫夫人持续通过逃避拒绝表达爱意。

这位公爵又到乡下来看望德·克莱芙先生,也千方百计地想拜会德· 克莱芙夫人。这位夫人却根本不愿意接待他,只因她心里明白自己没法 儿不觉得他可爱,就暗下决心不见他,回避所有取决于自己的见面机 会。

德·克莱芙夫人知道自己也必须到场,到那儿就会见到德·内穆尔先 生,见面时她那副窘态也逃不过丈夫的眼睛;她还知道,这位王子只要 到了面前,在她眼里也就自我开脱了,还能摧毁她的全部决心,因此, 她就决定干脆装病

德·克莱芙夫人完全明白这位王子的话,但是她一声也不回答,只 是想如何阻止德·梅尔克尔夫人进那房间,不愿意让这位夫人看见摆在 那儿的德·内穆尔先生的画像。

小说的高潮,也就是大厅告白的一场戏,克莱芙夫人第一次承认自己爱上了内穆尔,同时也表明自己也绝不可能与他结婚,因为她时刻觉得丈夫的死与他有关联。

“既然您希望我同您谈谈,而我也拿定了主意,”德·克莱芙夫人边 坐下边答道,“那我就要开诚布公了,这种态度您在女性身上难得见 到。我绝不会对您说,我没有看出您对我的爱恋;即使我说没看到,也 许您也不会相信。不瞒您说,我不仅见到了,而且见到了您要向我表现 的样子。”

面对告白克莱芙夫人痛苦的拒绝了他

“我一点也没有向您隐瞒我的感情,原原本本让您看到,给您的爱 恋这样小小的回报,我想也是应该的。我要完全放开,向您表露感情, 看来我这一生也只能有这么一回。可是,我有几分羞愧地向您承认,您 对我的爱,将来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这在我看来是极大的不幸,即使 我没有无法克服的妇道的理由,我也怀疑自己能否甘愿招致这种不幸。我知道您是自由的,我也一样,因此,假如我们永远结合了,外界也许 不会谴责您,也不会谴责我。然而,在这终生结合中,男子的爱能始终 如一吗?我能希求发生对我有利的一个奇迹,将自己的全部幸福寄托在 这种爱上,再眼睁睁看着这种爱注定消失吗?在这世上,结婚后爱情始 终不变,德·克莱芙先生也许是惟一的男子。也是命里注定,我未能抓 住这种幸福。也有这种可能:正因为他在我身上没有得到这种激情,他 的爱才得以延续。可是,我没有同样的办法维持您的爱,我甚至认为, 您遇到重重障碍,才这样坚持不懈地追求。您碰到相当多的阻碍,便激 励自己去克服,而我无意识的行为,或者您偶然得知的情况,又使您产 生不小的希望,您也就没有气馁罢手

我承认,”她答道,“感情能指引我,却不能迷住我。什么也阻挡 不了我认清您:您天生就有风流倜傥的各种条件,天生就有在情场上春 风得意的各种优点。您已经有了好几段热恋经历,今后还会有。我再也 不会给您带去幸福,我将会看到您对另外一个女人,就像您现在对我一 样。到那时,我会痛不欲生,我甚至不敢肯定,自己不会饱尝嫉妒之 苦。至于嫉妒,我已经对您说得太多了,无需隐瞒您让我尝到过:就在 那天晚上,当时的太子妃将德·特米娜夫人的信交给我,说是写给您 的,我看了信,痛苦到了极点,便产生一个难以磨灭的想法,认为最大 的痛苦莫过于嫉妒。

克莱芙夫人进一步说明,即使没有道德限制,仍然担心结婚后内穆尔的爱情会消退,而现在她甚至还需要多消解一份来自丈夫的痛苦。

其实至此,感情脉络只有这些,克莱夫夫人受制于道德且愿意牺牲爱情完成心中妻子的形象。在她的眼中,丈夫的死是因为自己爱上内穆尔造成的,而这份罪过怎样也洗不清,妇道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她脑中。

拉康:无法完成的统一

克莱芙夫人的爱情观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母亲,同时她应该很害怕获得爱情后消失的痛苦。正因为夫人没有真正回应过克莱芙王子,所以他的爱才躁动不安。克莱芙王子没有变成夫人的欲望客体,因而始终想完成想象界的统一,找回主人意识,妄想控制这场分裂。

对于克莱芙夫人而言,主体是被象征界定位,母亲充当了一个父亲名义的角色(与丧父有很大的关系)。可是分裂又在想象界中进行了,内穆尔旨在让克莱芙夫人消除象征秩序的锚定,重新取回mystery,完成婚姻与情人的统一。可是母亲与丈夫的死让她的主体重构再次失败,她只能寻求修道院式的安慰超脱。

克莱夫夫人的悲剧在于她不愿放弃一个完美妻子的角色,更何况她的主体地位被两次死亡质询。内穆尔希望她和他再一次结合,因为丈夫业已死亡在合法性地位上不会有任何阻碍。第一,她不愿放弃象征位置的主体转向欲望妥协。第二,她总是使用“害怕爱情丧失”为借口拒绝内穆尔。如果克莱芙夫人最后承认了内穆尔的介入,放弃丈夫的道德规训,那么这场悲剧只会成为局部的,而戏剧反而又贯彻始终了,王子与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克莱芙夫人希望婚姻与情人兼顾的模式,可是大他者秩序并不提供这一能指地位,当时的宫廷生活婚姻与情人是分开的,婚姻不是爱情的结晶,克莱芙夫人走得更远、而时代又走得太慢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