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意识形态分类指南

June 24, 2025 作者: chaletadmin 分类: 浏览: 10 评论: 1

现如今,媒体对生活世界的系统殖民越来越频繁。即使是经常上网的人也很难分辨一段视频的真伪。我就此对短视频的意识形态进行如下粗略分类。相信大多数人能够看完后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短视频到底在宣扬什么东西,有什么目的。

选取平台:抖音,b站等。

评判机制

短视频的评判机制我分为一下几种:

1,客观性:一个媒体报道新闻是否基于事实。

2,引导性:它是否有在煽动群众情绪、制造对立、转移矛盾。

3,娱乐性:它将严肃政治符号化约为娱乐文化的程度。或者其本身具有的娱乐属性。 比如:叮咚鸡。

4,符号性:它是否在宣扬一种被制造的意识形态。比如:尊老爱幼、女士优先、LGBTQ+、反LGBTQ+。

5,盈利性:该媒体发的视频是否主要为了盈利。

6,反思性:它的目的是为了让群众意识到自己在意识形态中的地位,而不是为了引导情绪。

7,体制性:反对群众的质询。这往往意味着该媒体置于权力结构的高处,因此媒体与群众并不一定有公平的对话机会。

官方新闻号

官方新闻号基本上是由体制内广播社、地方新闻台、纸媒组成。代表:新华社、人民日报。

官方新闻号的意识形态一律由国家机器的统治阶级宣扬,宣扬主体一般都是主旋律价值观。

这类新闻号喜欢使用黄色字体配高昂煽动人心的音乐配乐,让群众不由自主的被煽动。且并不总是封禁评论区,他们在有些事情上处理的好,有些则不好。最重要的是,除了严肃媒体之外,他们尝试使用新媒体接地气的方式,与群众交流。比如在军事新闻号玩原神梗。

这类新闻号是最好分辨的,它们往往有官方标识。

评判:

1,客观性:中

2,引导性:高

3,娱乐性:中(新媒体运营则为高)

4,符号性:高

5,盈利性:低

6,反思性:低

7,体制性:极高

网络自媒体(反建制)

反建制自媒体,一般由青年知识分子组成,具有反权威的特性。它们的目的主要是揭露社会不公,传达民主意识形态思想,对主旋律质询。需要注意的是,表达中立也会被归类到这一阵营。因为对于国家而言,只要是不建制的,那么就都是反建制的,没有所谓的中立一说。如:米哈游赢赢赢,峰哥,户晨风,章北海,讲师等等。再有的反建制媒体我就不敢列举了。

反建制自媒体号,通常娱乐化内容比较多,叙事视角都是民间草根、底层人民。这类媒体用的手法有,反讽、解构、幽默等等。

类型主要分为两种,一个是意识形态引导(米哈游),一个是实践记录(户晨风)。

判断反建制的唯一标准就是该媒体是否经常被体制制裁。

评判:

1,客观性:~(不固定)

2,引导性:高

3,娱乐性:高

4,符号性:中

5,盈利性:高

6,反思性:低

7,体制性:无

网络自媒体(建制)

建制自媒体主要由青年少年学生群体与中年人组成。它们的目的主要是维护体制的正义性。为建制做意识形态引导的不多,因为这个功能主要是官方新闻媒体的职责,而建制自媒体的主要任务,是与反建制自媒体battle。

建制自媒体大多都比较散,倒不如说自媒体本身就有反建制的性质在。他们的表现形式一般为时事栏目,新闻速报。如:观察者网。

类型有两种:

1,与体制合作的买办新闻媒体。

2,受主旋律熏陶后自发的时事栏目。

评判:

1,客观性:中

2,引导性:高

3,娱乐性:低(建制自媒体解构能力都比较弱)

4,符号性:高

5,盈利性:高

6,反思性:低

7,体制性:高

娱乐媒体号

娱乐媒体号是直接对意识形态的实践。它的唯一目的就是调动观众情绪,进而获取流量盈利。

娱乐媒体号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媒体类型,因为所有人都能够参与到娱乐的建构中,而不需要获得任何知识储备或者证书要求。

娱乐媒体号有几种:

1,自媒体性质的段子手。

2,娱乐新闻资讯。

3,娱乐文化的皈依、混剪、解说、反刍(反刍的定义后面解释)

4,关于娱乐文化的斗争。(偶像粉丝互撕,电影动漫粉丝互撕,单机游戏粉丝互撕)

此为第一种娱乐媒体形式。

评判:

1,客观性:无

2,引导性:高

3,娱乐性:高

4,符号性:无

5,盈利性:~

6,反思性:极低

7,体制性:无

情感实践类自媒体

这些自媒体告诉你遇到情感问题应该怎么做。和女友吵架怎么和解、婆媳关系如何处理等等。

是一种对其他符号秩序的复读。

种类有:

情感访谈、星座命运、心理学应用、生肖属性、中医病理等等。

这类媒体真的能让你解决好情感问题吗?我持保守态度。

评判:

1,客观性:低

2,引导性:~

3,娱乐性:高

4,符号性:高

5,盈利性:高

6,反思性:极低

7,体制性:无

meme号

内容充斥大量解构文化的媒体号,特征是混杂、随机。内容毫无定性,甚至它本身就不宣扬什么内容,纯粹的符号文化拼贴。

评判:

1,客观性:无

2,引导性:无

3,娱乐性:极高

4,符号性:无

5,盈利性:~

6,反思性:无

7,体制性:无

科普自媒体

旨在使群众知道某些知识。这些知识可以是,历史事件、自然事件、科学原理、卫生安全、哲学伦理。顺带一提,本博客勉强算是科普媒体。

评判:

1,客观性:高

2,引导性:无

3,娱乐性:~

4,符号性:~

5,盈利性:~

6,反思性:高

7,体制性:无

色情擦边自媒体

通过展示自身躯体,努力使其成为他人欲望的自媒体。

大家看的比较多,没必要在这列举了。

资本社会对女性的符号消费与异化。

评判:

1,客观性:无

2,引导性:无

3,娱乐性:极高

4,符号性:高

5,盈利性:高

6,反思性:无

7,体制性:无(受体制监管)

成功学讲座

毫无反思意味的面向中老年人群的符号复读机。

梭哈是一种智慧

评判:

1,客观性:无

2,引导性:无

3,娱乐性:无

4,符号性:极高

5,盈利性:极高

6,反思性:无

7,体制性:无

广告

以用户的形式出现在各大视频软件中。广告号通常购买了推广,让它快速可以被我们刷到。

广告可以通过监管评论、购买推广、改变算法达到公司盈利的目的(或者直接关闭评论)。所以他在体制上是高的。

广告是纯粹的商业实践,同时暗含了意识形态殖民。(减肥药——>肥胖为丑,脱毛膏——>无毛为美,话费卡——>消费捆绑)

评判:

1,客观性:无

2,引导性:无

3,娱乐性:无

4,符号性:高

5,盈利性:极高

6,反思性:无

7,体制性:高

日常生活记录号

大多数人上网投稿都没有太明确的目的,沉淀了的视频号。

人们日常发出的生活记录片:

1,vlog生活记录片。

2,随手拍的“网络垃圾”,零点赞,零内容,零讨论。

评判:

1,客观性:极高

2,引导性:无

3,娱乐性:无

4,符号性:无

5,盈利性:无

6,反思性:无

7,体制性:无

互联网反刍垃圾号

这种号的任务是,把之前在网络上被别人投稿过的视频,再发布到各个平台。这种号一般都是脚本控制的垃圾号,作用是盗视频。我称呼这种现象为”互联网反刍“,它们不生产视频,只搬运视频。

简而言之是这样的一种情况。视频A在2016年被用户A投稿出来有一千万播放量。后来用户A的视频A就被不断剪辑、复制到其他的网站上去,且每过一年2017年、2018年、2019年都有人把用户A的视频A再投稿一次,永不停止,因为总会有人没看过这个视频,为垃圾号提供利益。

评判:

1,客观性:无

2,引导性:无

3,娱乐性:无

4,符号性:无

5,盈利性:极高

6,反思性:无

7,体制性:高

数字ID号

媒体账号的名字是一串数字ID,视频内容杂乱无章,毫无意义的存在。多被创造出来当作水军。

评判:

1,客观性:无

2,引导性:无

3,娱乐性:无

4,符号性:无

5,盈利性:无

6,反思性:无

7,体制性:无


评论